YY易游:提升公共服務托起全民健身愿景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4-28 19:25:17| 瀏覽次數(shù):
中辦、國辦近日印發(fā)了《關于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明確提出,“到2025年,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.6平方米,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(shù)比例達到38.5%”“到2035年,與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,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(shù)比例達到45%以上,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閑成為普遍生活方式”。
健身不該是少數(shù)人的專享,而應是全民皆可及的權益。揆諸現(xiàn)實,健身已漸成社會風尚:跑道上,許多人快走或慢跑;公園里,有氧操和廣場舞各成風景……從群體生活習慣嬗變層面看,“每天鍛煉一小時、健康工作每一天”的共識也在凝聚,很多以往喜歡泡吧唱K的年輕人,在朋友圈曬起了運動步數(shù)和“擼鐵”圖片;很多以往迷信“食療養(yǎng)生”的老年人,開始推崇起“運動是良醫(yī)”的生活理念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此前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影響健康的因素中,行為和生活方式占比達60%。在健康成了大眾“美好生活”指標體系中優(yōu)先序不斷提升的情形下,人們其實普遍存在鍛煉身體的“剛需”,只不過,在前些年,全民健身仍然存在公共服務總量不足、質量不高的問題,場地設施布局不優(yōu)、載體不新、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,都會“勸退”很多人想鍛煉的心思。
這就需要,立足于供給端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量與質,讓全民健身在更高層次上實現(xiàn)供需平衡,既要讓人們有可以健身的地方與場所,也要降低健身的門檻與成本,最終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達到覆蓋全民、服務全民、造福全民的效果。
就拿自行車道來說,時下許多人都喜歡在綠色出行中鍛煉身體,這幾年很多城市順應民眾需求,建立了騎行專用道,像北京2019年開通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后,僅2年時間就累計通行318萬人次,貢獻超800噸減排量;再拿休閑公園來說,很多地方都在居民區(qū)附近建起了口袋公園,滿足居民就地健身的需求。硬件的提升,本身就成為對理念的引導。
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升級,不光是要“更多”,還要“更優(yōu)”?!案鼉?yōu)”體現(xiàn)在質量的優(yōu)化上,全民健身突出了一個“全”字,公共服務也要著眼于這個“全”字,要體教醫(yī)融合,以全地域覆蓋、全周期服務、全社會參與、全人群共享的高質量公共服務,順應人們更好健身的需要;也體現(xiàn)在資源配置的公平性上,所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要統(tǒng)籌城鄉(xiāng)、公平可及、服務便利、運行高效、保障有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雖然落腳于“公共”二字,但并非要政府一手包辦。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既包括政府,也包括社會力量?!兑庖姟芬笳峁┑娜窠∩砘竟?a href="http://m.99075.com.cn" target="_blank">米樂YY易游體育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、標準更加健全、品質明顯提升,社會力量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務實現(xiàn)付費可享有、價格可承受、質量有保障、安全有監(jiān)管,就是盯住兩個主體分類安排、靶向施策,通過差異化的健身服務供給去滿足多層次的大眾健身需求。
全民健身,全民受益?!兑庖姟窂臉嫿ǜ咚降娜窠∩砉卜阵w系著手,圍繞8個方面系統(tǒng)性地提出了29項改革措施,既呼應了《全民健身計劃(2021—2025年)》中提出的制度體系要求,也抓住了全民健身計劃落地的痛點與堵點。也只有將公共服務不斷做細做實做好,才能推動健身成為文明的大眾生活方式與公共生活場景,讓體育強國有更堅實的托舉,讓健康中國得到更有力的支撐,讓人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得到更大提升。